選單圖示

zhuhe

朱賀本紀

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


卷首獻辭

目錄

本書剖析的是鴉片戰爭後至甲午戰爭50年間的思潮與人物,並旁及若幹重大歷史事件。這個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轉型期給後人留下了無窮的困惑,而最大的困惑莫過於:為什麽只留下屈辱,而一再讓機遇輕輕飄逝?對此,史家們有過種種解說。然而,對這種種解說讀後細思,在叠獲教益的同時,又往往產生似信撕疑的新困惑。本書呈現在這裏的就是一個不願人雲亦雲的知識分子對這段歷史的新探索。

史書毫無疑義應該謳歌光明、鞭笞黑暗,可是,如果視角有誤、史實不全,春秋史筆也許會化為光怪陸離的哈哈鏡。絕不能低估錯誤的社會思潮對人們心靈禁錮的嚴重性,卓犖方家有時也未能超凡脫俗。

值得人們深思的是,面對亙古未有的大變局,究竟什麽才是救國救民的正確道路?100年前,中國第一位駐外公使滿胸塊壘、賫誌而歿,直到20世紀80年代,他和其他一些走在歷史潮流前列的救國先驅仍然被扣上“投降”、“賣國”的帽子。當這本小書不得不為他們辯誣的時候,但願師友和史家們能諒解筆者的苦心。

多年來,許多學術論著習慣於把西方在華傳教士等同於“侵略者”或“殖民主義分子”。當我說林樂知以及傅蘭雅等人把畢生精力獻給了中西文化交流、竭思殫精冀圖推動中國走上富強之路的時候,既是出於還歷史本來面目的責任,更重要的是企望以史為鑒,使自己的祖國不再有人愚蠢地為分享文明成果設置障礙。

有關洋務運動的研究正新見叠出,本書的主要部份分析的也是這個運動及其領袖人物。洋務運動是近代中國第一次實現現代化的嘗試,無論其興起和失敗都是歷史的必然,而不是個別人的功績或罪過。

現代化曙光在望的今天,苦果真堪玩味!洋務派在處理天津教案、越南和朝鮮問題以及興辦洋務等方面的所作所為都錯了嗎?曾國藩、李鴻章是賣國權臣還是失敗了的救國而又誤國的大吏?為什麽他們生前身後會令那麽多傑士、豪強傾倒?但願書中的新探索能引起人們的關註和思考。

由於黑白分明的人鬼鬥爭圖的消失,也許你會感到驚異:道光皇帝也講經世致用、師夷長技,林則徐、左宗棠卻因封閉心態未凈而有落後於時代精神的失誤。

中國文化是近年來的一個熱門話題,本書涉及的經世致用思潮和洋務思潮是中國文化的重要內容。中體西用論是人們熟悉的,但道器統一論、道同理一論、中西文化融合論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進化論是人們熟知的,但也有未引起人們足夠重視的內容,而培根的影響更受冷遇。因此,筆者在這方面的補充就不是多余的了。書中闡發魏源、曾國藩著作中蘊含承先啟後的優秀中國文化因素的觀點,則似乎至今仍被漠視。

本書嚴厲譴責了列強的侵略和壓詐,但沒有花大量篇幅去分析,這出於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們的民族有反求諸己的傳統,孟子說得好:“仁者如射……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孟子.公孫醜章句上』」二是這些已是眾所周知和無可辯駁的事實,教科書應該好好運用這些事實,讓我們的後代永誌不忘,而探索者神馳夢繞的必然是若明若暗的朦朧之境。

歷史應該引人沈思。同意還是反對本書的觀點實在無足輕重,重要的是筆者對歷史之謎的追尋也許能在讀者心中激起千層漣漪乃至波峰浪谷,引起探幽揭微的興致。歷史呼喚巨人,上臺的卻是侏儒;時代要破浪前進,現實卻躊躇不前……思潮的底層,人物的背後,總與中國文化割不斷、理還亂。如果把這本小書看作我的中國近代文化片論,看來不會貴於離題。

本書有一半的篇幅是用問難體寫的,這對我來說是個嘗試。從司馬遷到梁啟超,真是“淩雲健筆意縱橫”。史學應該是真善美的統一,也許將來我也能寫出差強人意的習作。

“你說這些不是太狂了嗎?”“敝帚自珍”,古有明訓,中國的知識分子如果不敢以自己的研究成果或知識而自信、自尊,又怎能贏得整個社會對知識的足夠尊重呢?人們應該平等、友善、真誠地相處,而學術上自由地探索和無拘無束地交換意見,正是這個理想的人際關系的重要組成部份。以文會友,也許這種良好的文化氛圍乃至正直知識分子的狂狷性格將日益為人們所理解和認同。